Ayx爱游戏官方在线登录
电话:34.150.103.157:9999
传真:34.150.103.157:9999
联系人:爱游戏(ayx)@ts-sm.com
网址:https://ts-sm.com
地址:浙江临海市江南街道爱游戏最新网址岙余
昨天(18日)下午,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召开实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现场办公会。
天津市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实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事关天津当前和长远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一定要始终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切实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就抓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作了部署。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出席。会议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栋梁主持。市领导同志史莲喜、崔津渡、陈超英、苟利军、段春华和乔富源、何荣林出席。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筛选确定了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这批项目的80%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和科技支撑重大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其中研发总经费达到39亿元。到2010年底,二十个重大项目将完成各项研发任务并实现产业化,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先进装备等40个重大技术方向取得突破,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一批国内空白,抢占一批科技制高点。
在讲话中指出,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对天津工作的重要要求,实现天津宏伟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量事实表明,一般技术可以引进,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没有核心技术,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不可能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党中央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在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走在前列。这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科技优势和国际前沿水平,已经处于产业化阶段,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对实现天津更大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在实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中,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一是着力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促进三次产业全面优化升级,上水平,增效益,蓄后劲,形成与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和作用相匹配的产业体系。二是着力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抢时间,争速度,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尽快使这些自主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三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现有企业的“三废”治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使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适应。
强调,实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真抓实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科技服务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科技意识,切实当好推动科技进步的“后勤部长”。
指出,实施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对于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方面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功夫真正下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通力合作,真抓实干,圆满完成项目任务。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各尽其责,严格考核,确保建设项目如期投产,尽快发挥效益。各有关方面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科技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合作,优化自主创新环境,鼓励产学研合作。要认真做好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别要选拔、引进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和形成国内外科技合作的优秀团队,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对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的基本规模、技术水平、实施单位和责任主体等进行了部署。这些项目包括: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和新药创制、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干细胞产品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大型数控机床创新与产业化、智能工程机械创新及产业化、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装备创新及产业化、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高端石油钻具产业化、蒸馏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集成及成套装备产业化、曙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及产业化、高端核心软件产业化、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制产业化、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及产业化、220千伏超导限流器研制与产业化、高性能分离膜研制及产业化、节水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万吨级环氧丙烷绿色生产工艺及产业化、农作物品种创新与良种产业化项目等。
会上,市科委主任李家俊,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宗国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先后发言,市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沙东生物医药(天津)有限公司作了书面发言。
会前,市领导同志深入中国工程机械总公司生产车间,察看了摊铺机、平地机总装生产线和自主创新工程机械产品展示。
科技部有关部门,市有关部委办局、各区县、工业系统有关集团公司和中央驻津单位、二十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记者 王立文 李玉峰 赵晖 通讯员 祖延辉)
率先形成高层次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 天津确定实施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好项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继2007年确定40项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重大工业项目之后,昨天,本市又确定了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此举对提升本市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率先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在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这20个项目具有明显科技优势和国际前沿水平,代表了国家层面自主创新的新突破,其中16项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项目完成后,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近1000亿元,获专利587件,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突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项目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8项,新能源项目3项,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项目3项,电子信息项目2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项,科技服务业项目2项;突出了节能减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8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后,将有力推进全市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项目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体现了滨海新区在自主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建设及新药创制项目。主要是突破药物筛选、制剂、分析、新药安全评价等药物开发关键技术,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研发、中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突破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生物炼制、发酵工程等技术,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生物技术研发转化基地;开展新药创制,突破新药临床前的药学、药理、毒理及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和产业化等关键技术。
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项目。进行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突破中药材有效部位提取、分离与纯化等关键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干细胞产品开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工程重组PF4和HAPO等新药,突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大规模培养及储存关键技术。项目完成后,建成国际领先的细胞产品研发、存储中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达到3万份的贮存能力;建设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突破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检测、保存、跨系统分化等临床应用技术,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的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建成国内最权威的干细胞功能和产品质量检测和评价平台,达到存储50万干细胞库的规模;开发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血液病注射液,突破干细胞体外扩增、体内再生、临床应用等关键技术,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大型数控机床创新与产业化项目。主要开发重型数控液压机成套装备,突破制件、模具、液压机异地远程诊断控制技术,形成年产1500台(套)的能力;开发高效精密数字化齿轮加工成套装备,突破集成齿轮啮合理论及数字化机床设计制造等技术,建成高端齿轮加工制造生产基地;开发重型数控齿轮加工机床成套技术装备,突破世界最大规格坐标轴式数控锥齿轮铣齿机及加工技术,形成年产400台的能力。
智能工程机械创新及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开发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工程机械,突破工程机械产品的信息控制、信息集成、智能控制等技术,形成年产2万台工程机械的能力;开发智能工程机械动力系统,突破高性能非公路用柴油发动机核心技术,形成年产8万台套的能力。
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装备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开发大型全钢子午线轮胎装备,突破大型子午线轮胎装备的三维结构设计技术、高加工精度和高装配精度的工艺技术、集成控制技术,形成年产150台(套)的能力。
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装备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开发节能减排型水泥成套装备,突破传统燃烧和换热理论,创新水泥制造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建成180亩水泥核心装备产业化基地,形成10万吨的加工能力。
高端石油钻具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开发高气密性特殊扣石油套管,突破特殊扣石油套管的螺纹和密封设计等技术,形成年生产特殊扣石油套管5万吨的能力;开发高性能复合钻井成套装具,突破定子和转子新线型设计技术,形成年产装具1亿套的生产能力。
蒸馏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集成及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开发蒸馏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突破专用蒸汽热压缩喷射和真空系统关键设备制造技术,形成年产10台套10-15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
曙光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开发超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突破符合中国标准的高效能刀片服务器技术、专用硬件加速技术、多层次系统级鲁棒等技术,研发出国内首台超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建成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基地。
高端核心软件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开发数字安防核心产品,突破安防需求的音视频算法AVS-S标准的关键技术,形成我国北方最大的数字安防产业基地;开发通用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突破数据库安全存储和通信加密、多级存储加密等技术,建成年产460套安全数据库的开发与生产基地。
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研制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开发6个电动汽车产品,突破分布式电池管理系统设计、燃料电池发动机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形成年产2万辆纯电动轿车和1千辆混合动力客车的生产能力;开发新型动力电池,突破高性能和高安全磷酸铁锂、锰酸锂正极材料应用等技术,形成2亿安时生产能力。
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品研制及产业化项目。主要是开发半导体照明及显示用砷化镓材料和抛光片系列产品,突破大直径、低缺陷砷化镓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形成年产单晶抛光片100万片的生产能力;开发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功率型芯片,突破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生长技术,形成年产18万片的生产能力;开发高端半导体照明产品,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品热管理、光学、电源及驱动关键技术,建成3万平方米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厂,形成年产30万盏LED室内外照明灯具和30万套LED汽车灯具生产能力。
新一代太阳电池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突破高倍率聚光砷化镓电池级联技术、量子阱结构、散热技术,形成年产18兆瓦聚光太阳电池生产能力;开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新技术,突破磁控溅射选择性吸收涂层膜系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形成年产50万平方米建材型太阳能板生产能力。
220KV超导限流器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开发220KV超导限流器,突破交、直流绕组耦合结构形式、超导绕组匝间高压绝缘技术、超导限流器并网技术,形成年产4台的生产能力。
高性能分离膜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开发高性能分离膜及装备,突破复合热致相制膜技术,高效、低能耗曝气系统的高抗污染膜生物反应器膜组件制造技术,模块化、集成化、节能高效装备制造等技术,建成6-8个万吨级示范工程,形成亚洲最大规模的中空纤维膜产业基地。
节水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项目。主要内容是进行钢铁企业节水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突破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高度混融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规模化超滤+反渗透再生水生产工艺运行优化调控技术、多水源多工况循环水高倍率技术,建成钢铁企业污水循环利用科技示范工程;进行城市污水深度除磷脱氮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突破生物反应池除磷脱氮效能提升及运行优化控制技术、分阶段曝气池效率控制技术、生物膜强化脱氮技术,形成北方特大型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升级改造新型工艺技术体系;进行城市污水多等级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突破以膜工艺为核心的再生水规模化生产集成技术、再生水潜在毒害污染物识别与专性去除技术、城市污水多等级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建成空港加工区3万吨/日再生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
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大功率变频调速节能装置,突破网侧无功功率及谐波控制技术、三电平控制技术,形成年产2000台套大功率变频调速节能装置的能力;开发节能型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突破非晶合金铁心在干式树脂浇注变压器上的应用技术,形成1500台的生产能力;开发钢铁企业煤气集中优化控制与调度技术,突破钢铁联合企业高炉、转炉、焦炉三种煤气实时监测和优化调度控制关键技术,建成能源监测与优化利用控制系统;开发氯碱工业隔膜电解节能降耗新工艺,在国内外首次突破纳米催化析氢活性阴极制备技术,建成隔膜电槽节能示范工程。
万吨级环氧丙烷绿色生产工艺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万吨级环氧丙烷绿色新工艺,突破丙烯直接环氧化新型催化剂制备技术及清洁生产工艺,完成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工业性试验,为最终实现20万吨生产能力建立基础。
农作物品种创新与良种产业化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蔬菜新品种,突破转基因、细胞培养等育种关键技术,建成5万亩黄瓜、菜花、大白菜、辣椒、芹菜等蔬菜新品种育种基地,形成50万公斤的繁育能力;开发大田作物新品种,突破作物品种的高产、多抗、广适技术,育成25个杂交粳稻、强筋小麦、鲜食玉米新品种,建成10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记者 李玉峰)